人体经络穴位众多,它们遍布全身,与体内的脏腑、气血等密切相关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人体穴位及其位置和功效:
一、头部穴位
百会穴
位置: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。
功效:提神醒脑,缓解头痛、头晕,调节情绪。
风池穴
位置:后颈两侧的凹陷处。
功效:祛风散寒,缓解肩颈僵硬和感冒初期的不适。
二、手部穴位
合谷穴(虎口穴)
位置:手背第1、2掌骨间,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。
功效:治疗头痛、发热、目赤肿痛、口眼歪斜等病症,作用广泛。
内关穴
位置:前臂掌侧,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,腕横纹上2寸。
功效:调节自主神经系统,缓解焦虑和心慌。
三、腹部穴位
中脘穴
位置:上腹部,前正中线上,脐上4寸。
功效:调节消化系统,缓解胃胀、腹痛、食欲不振等症状。
气海穴
位置:下腹部,前正中线上,脐下1.5寸。
功效:提升免疫力,改善疲劳感,是人体的“元气库”。
四、腿部穴位
足三里
位置:小腿前外侧,犊鼻下3寸,距胫骨前缘一横指(中指)。
功效:调补全身气血,增强脾胃功能,被称为“保健长寿穴”。
环跳穴
位置:臀外下部,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/3与中1/3交点处。
功效:治疗腰痛、坐骨神经痛等病症。
五、其他重要穴位
膻中穴
位置:前正中线,平第4肋间,两乳头连线的中点。
功效:治疗心痛、心悸、咳嗽、气喘等病症,也是止痛、冠心血管的重要穴位。
血海穴
位置:屈膝时,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。
功效:补血养血,治疗皮肤瘙痒、月经不调等病症。
太冲穴
位置:足背侧,第一、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。
功效:疏肝解郁,治疗头痛、眩晕、月经不调等病症。
公孙穴
位置:足内侧缘,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。
功效:健脾和胃,治疗胃痛、呕吐、腹泻等病症。
隐藏内容需要登录才可以看见
3
热爱就是动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