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秋公羊传

春秋公羊传-知命悟气
春秋公羊传
此内容为付费资源,请付费后查看
1积分
付费资源

第1页 / 共93页
试读已结束,还剩92页,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出版说明《春秋公羊传》也同《春秋左氏传》一样,是阐释《春秋》的一部著作。据《汉书·艺文志》记载,在此之前阐释《春秋》的有五家,即《左氏传》、《公羊传》、《谷梁传》、《邹氏传》、《夹氏传》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还说:“邹氏无师,夹氏未有书。”意即《邹氏传》后来没有人传下来,《夹氏传》只是口耳相传,没有成书。因此后世相传的只有《左氏传》、《公羊》、《谷梁》三传,也称《春秋三传》。《公羊传》的传授源流,按汉朝人的说法,是先由孔子的学生子夏传给公羊高,公羊高传给其子平,平传与其子地,地传与其子敢,敢传与其子寿,都是口耳相传。到西汉景帝时,公羊寿才与其弟子齐人胡毋子都写在竹帛上。据后世特别是清代人的研究,子夏传公羊高一说,并不可靠。清代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春秋公羊传注疏》更具体论证,《公羊传》也并非只公羊一家相传,其他一些经师在讲授过程中对全书也陆续有所增补。《左传》在战国时即已成本,用当时的文字写成,因此汉时称为古文。《公羊》与《谷梁》先是师徒用讲课的方式传授,至西汉初才用当时流行的隶文写成,称为今文。按照当时的规定,《公羊》和《谷梁》是立为官学的,也就是在中央国立大学作为正式学课,由博士向生徒传授的。《公羊传》的写法与《左氏传》不同。《左氏传》主要是阐述史事,补充了《春秋》未曾述及的不少历史事实,是一部史书:而《公羊》与《谷梁》则主要是解释《春秋》的旨意,即阐发其“微言大义”,一般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对《春秋》的词语进行解释,确实像经师讲课时所编的教材。《公羊传》是极力主张大一统的,主张君臣等级观。这种思想符合于西汉帝王为稳定政权、尊王攘夷、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的需要,这也是《公羊传》被立于官学的重要原因。《公羊传》所阐述的道理很多穿凿附会,十分勉强,但其中也包含儒家文化的不少深层内容。后世一些思想家,特别是清代后期某些主张改革的学者,多从《公羊传》中汲取理论资料,为当时的现实政治服务。因此《公羊传》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史著作之一。《公羊传》采取问答的方式,在汉语修辞学、词汇学、语法学上也有一定的价值,值得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。东汉时何休作《春秋公羊经传解诂》,是第一次把经文与传文合在一起并进行注解的著作。后来唐朝徐彦有《公羊传疏》,进一步对《公羊传》作了注释。这次整理,用清阮元《十三经注疏》本作底本,通校《四部丛刊》影印宋刊本《春秋公羊经传解诂》,并参考阮元所作的《十三经注疏》校勘记,对一些讹误之处作了校正。凡有校改,例出校记。本书由中华书局顾馨、徐明校点整理。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8赞赏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内容